iT邦幫忙

2022 iThome 鐵人賽

DAY 10
0

前述提及的,當組織將策略視為計畫時,通常容易導致失敗,失敗在於每一個作為、反應都是在填補成果(Outcome)、行動(Action)和計畫(Plan)之間的落差。
而這些落差通常來自於

  1. 知識差距
  2. 一致性差距
  3. 效果差距
    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20925/20130721lk9KS1lt9Y.png

1. 知識差距 (我們想知道的 v.s. 我們已知的)「成果」和「計畫」的距離

一般常見的做法是延後決定時機,待獲取更多的資訊做出更適合的決策。特別在組織中的領導者、管理者,他們期待能獲得更多的資訊來做決定。但他們已非第一線實作人員,過多的資訊往往並不代表能協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決策。
剛剛好的資訊反而更適合,過於細節的資訊有時反而會成為雜訊。第一線人員和高層應該更專注在溝通,要求和提供足夠的資訊即可。

相對於過多、過細的資訊,高層更應該限縮方向,包含策略性意圖的定義、業務目標。

被要求過多的細節來討論順序,通常也被視為「不信任」,不信任的緣故也很容易出在團隊目標與組織目標不一致。

2. 一致性差距 (希望大家去做的 v.s. 大家實際做的)「計畫」和「行動」的距離

為了實現企業願景、目標,人們將採取行動,此行動與組織高層的期待、計劃不一致時,為避免此現象,組織傾向過於詳細的指令、命令。

像是高層認同顧問公司提出的建議方案;然而第一線人員收到來自使用者不同的聲音,此時很容易會有一些現象(建構陷阱)發生,比如:

  1. 因為第一線人員的賞罰與高層期待掛鉤,不得不按高層偏好的方向進行
  2. 透過實證、市場和使用者研究的結果,無法取得高權的授權、認可
  3. 團隊沒有自由度去探索及研究

組織由上至下應該在 (Why) 上面一致,並且由下而上提出 (How),在確保策略性意圖、願景是相同時,管理層應樂於授權第一線團隊去進行解決方案的探索及執行。

3. 效果差距 (預期的結果 v.s. 實際的成果)「行動」和「成果」的距離

當組織見到非預期的成果、不可見預期的成果,通常會藉由更多的控制來填補差距,此時很容易陷入微管理,要求團隊更多的資訊、期待獲得預期的承諾、規定縝密的解決方案,然而在這個時候卻是最糟糕的做法。

團隊無法感受到被信任、無法自主探索、調整,無法更專注在為客戶帶來價值。

組織應該更專注在發展好策略後、確保全體上下在策略性保持一致,授權底下團隊根據此策略作出對應的決定、行動。

這些即是在策略框架所提倡,在有一個良好、一致的策略性,人們、個體無需再特別監督下,做出適當的決定。

參考資料

  1. 跳脫建構陷阱 產品管理如何有效創造價值
  2. 欸對準一點 – 談校準的重要性(不服從的領導學心得)

上一篇
策略是什麼?
下一篇
建立一個良好的策略框架(1)- 策略展開
系列文
如何做好一個軟體產品?27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